白癜风诊疗规范西湖部分绝版风景变成高档会所 百姓可望不可进
这样的生态工程带来的直接收益就绝不低于投资成本,为社会创造的是数千亿元的价值,而且还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增值
在房产价格暴涨的背景下,一些地产开发大肆侵蚀风景名胜区,而杭州西湖却严禁景区内房地产开发,同时进行综合整治和保护,实行免费开放。
此举不但使游客增多,收入增加,整个杭州也因西湖身价倍增,实现了一个湖养活一座城市。
免费西湖
在过去1000多年的历史里,杭州人虽无数次地治理西湖,但西湖十景仍然残缺,西湖全景难觅,更由于沿线部门单位重墙深院的阻隔,人们只能在湖上欣赏湖光山色,却无缘荡舟山涧小湾,深入芦苇丛中寻幽觅胜。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历史已经证明,单靠门票收入每年赚取4000万元只能满足人头费开支,根本解决不了建设资金。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总工程师杨小茹说,要保护好经营好西湖,不仅要打通环线,还湖于民,还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恢复西湖的历史景观,使西湖不断增值。
世纪之交,杭州市作出一项举措:打通西湖环线,开放整个西湖,同时取消所有西湖沿线公园的门票。
2001年,杭州启动了西湖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治理工程:曾经长期阻隔西湖的一些高墙深院被拆除了;围起篱笆要收门票的收费公园也不见了。
据统计,通过连续实施9年来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累计拆除违章违法建筑以及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外迁单位265家,外迁住户2791家,减少景区人7021人,恢复水面0.9平方公里,完成了西湖疏浚工程以及引配水工程,西湖平均水深由疏浚前的1.65米增加到2.5米,西湖水质极大改善,透明度从以前的0.5米提高至0.73米。
算大账
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取消门票,以及24小时开放带来的日常维护、清卫保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费用,给西湖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减收和增支两个因素相叠加,每年增加的经济负担在7400万元左右。
那么,免费西湖的经济效益从何谈起呢?
西湖风景名胜区宣传干事麻剑辉说,免费西湖的思路,跳出了风景区整洁美化提高门票价格用增加的收入抵补整洁美化的投入这种固有模式,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用更加秀美深厚的自然文化景观和免费开放作为亮点,吸引更多的游客,以门票收入的损失换来整个杭州市旅游收入的提高。
统计表明,2009年杭州旅游接待国内游客5093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9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09亿元,比2002年增长178%;入境旅游人数230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117%;旅游总收入803亿元,比2002年增长173%。
从2003年到2009年间,西湖风景区的财*收入和园文系统的事业收入均呈现出较高比例的增长,西湖风景区的财*总收入平均增长28%,其中地方财*收入平均增长33%;园文系统事业收入平均增长11%。
实践表明,免费西湖不仅带动了杭州市大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增强了杭州的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极大地提升了杭州的城市声誉。
国际环境美学学会理事陈大卫认为,免费西湖对杭州的房地产影响巨大。因为从国际上来看,房地产的竞争不仅要靠一个地方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资源,现在更重要的是环境。优质的风景名胜资源是独一无二的,一些地方拥有这种资源,但却没有长远眼光,只会算小账,不会算大账,为了眼前利益破坏了环境资源,这种短视行为应该警醒了。
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2009年,电影《非诚匆扰》让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名声广传5分钟、3个景点的镜头,使西溪湿地的游客呈爆炸式增长。统计表明,2008年,西溪游客为80万,旅游收入为4600万元,而到2009年,旅游人数猛增到306万,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
慕名而来的游客没有失望。当他们在曲水寻梅、渔村烟雨的美景里,坐着手摇船领略清代诗人厉鹗笔下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胜景时,绝想不到这里原来是一片养鱼养鸡养猪、垃圾污水横流的城郊农村,当时甚至连许多杭州人都不知道西溪湿地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