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怎样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只需10秒这样做平板支撑才有效 [复制链接]

1#

由于疫情原因

许多朋友不敢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自然也不敢去健身房撸铁

去瑜伽馆练瑜伽了

随之朋友圈出现大量

自己在家锻炼的视频

许多人选择了看起来

简单又不需要场地的平板支撑

但我们发现

不少人锻炼方法都错了

错误的方法

不仅不能起到锻炼的作用

甚至还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正确的平板支撑应该怎么做

平板支撑越久越好?

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骨科医生都认为:平板支撑一次能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

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平板支撑时间越长,动作就越容易变形,非但起不到健身效果,还对身体造成一定危害。

比如臀部上翘或下沉、上臂和前臂没有呈垂直角度、头部过度后仰或前屈、身体歪斜等,都可能引起颈椎或腰椎压力过大,增大脊柱损伤风险,甚至可能引起腰椎间盘突出。

正确的锻炼方法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脊柱生物测定学荣誉教授斯图尔特·麦吉尔教授团队在年发表的《力量与体能训练》的研究中表明:

1次平板支撑10秒钟后休息10秒,一组做5次;再一组4次;再一组3次、2次、1次,每次只要10秒钟。

每周4-7次训练,6周以后,练习者的核心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也就是腰伤的可能性显著降低。

因此,平板支撑每次10秒,多做几次,就有健康效果,不必追求一次几分钟。

做平板支撑时,还要注意以下要点:

脚尖支撑,手肘位于肩膀正下方;

臀部绷紧,腹部出力绷紧;

头部、上背、臀部需保持一条直线。

哪些人不适合做平板支撑

平板支撑虽然是一项大众化的运动,既简单又能很好的锻炼,但一些人群并不适合做平板支撑。

慢性疼痛患者

慢性疼痛患者不建议进行这项运动。在进行平板支撑运动的过程中,脊柱、肩关节、腰腹部、腿部等部位承担的压力是很大的。

如果年纪已经超过45岁或骨质疏松患者,更需酌情考虑自己的身体耐受情况,避免二次损伤。

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议在监测心率血压情况下酌情调整训练强度。

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心率和血压比平时运动状态下还高,建议立即停止运动训练。

孕妇

建议孕妇不要做平板支撑。在孕初3个月和孕后期3个月,腹中胎儿情况不稳定,进行平板支撑训练需要腰腹部产生一定的压力,建议这两个时期孕妇避免进行此项运动;

其他孕期孕妇可以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但产后42天以上的产妇推荐进行平板支撑,这样有助于盆底肌恢复,也可以防止子宫脱垂。

—END—

医院康复科

科室概况:

我科成立于年,是内江市重点中医专科,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在内江市内率先开展“中医微创多元疗法”治疗各种慢性颈肩腰腿痛及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现已成为资中县大型的综合性康复疼痛诊疗机构,是集康复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以中医传统特色康复结合现代康复学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为诊疗特色的专科。设有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理疗室、言语吞咽治疗室、言语吞咽室、平衡评定室,中医传统康复治疗室,小儿悬吊治疗室、小儿感统治疗室、熏蒸室等。配备有先进的康复治疗训练设备,如:上下肢康复机器人、平衡评定训练系统、减重训练系统,电动起立床、熏蒸仪、紫外线治疗仪、气体压力波治疗仪、偏正光疼痛治疗仪,上下肢CPM治疗仪、磁疗仪、神经反馈治疗仪、减重步态训练仪、各种中、低频治疗仪、语言、认知治疗系统、颈腰椎牵引治疗仪及各种康复训练设备等。拥有结构合理、临床经验丰富的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队伍,开展以中医微创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为主的针刀、温银针、拨针软组织解术,微创臭氧、射频、胶原酶颈腰椎间盘消融术,射频神经调节术、神经肌肉促通术,关节松动术,步态及平衡功能训练技术,能够提供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认知治疗,并配合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熏蒸等中医传统康复疗法。使患者最大限度解除疼痛及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和工作能力。

特色与优势:

疼痛康复单元

对于由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全身各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牵拉痛(头痛、胸痛、腹痛)的患者,辨证论治根据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和康复医学科较为先进的医学理论综合知识,运用中医推拿针灸、药理学控制、感觉性控制、心理学控制、微创椎间盘消融术、中医微创途径以及各类神经阻滞等切实可行的康复技术手段,来解决患者的不适疼痛感,以提高患者的复工率和工作效率,以至于增强患者的自我信心和体现社会价值,为患者重拾美好生活。

中风康复单元

对于中风患者,改善住院中风患者的医疗管理模式、提高疗效的系统,在科室里由神经、康复科医生和专职PT(运动治疗)师,OT(作业治疗)师,ST(语言治疗)师,心理医师,专业护理人员等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运用国际上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为中风患者提供肢体运动康复,语言认知康复,药物治疗,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以达到使患者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调整患者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

小儿脑瘫康复单元

对于小儿脑瘫患者,采用三联疗法1、促进大脑瘫代偿功能;2、解决固有神经传导障碍;3、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三联结合,治“瘫”先治“脑”结合Peto疗法(引导式教育疗法),运用国际上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为小儿脑瘫患者提供肢体运动康复,语言认知康复,感统康复,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以达到使患二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以利于他们踏上社会。

重点诊疗疾病

(1)疼痛的康复: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全身各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牵拉痛(头痛、胸痛、腹痛)、脊柱小关节错位、骶髂关节损伤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癌性疼痛等。

(2)骨关节及运动系统疾患的康复:如运动损伤、外伤性损伤、骨折术后、膝关节前、后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关节置换术后、截肢后、脊柱疾患(如腰椎间盘脱出、颈椎病等)和手外伤,关节炎和结缔组织病、骨质疏松症的康复等。

(3)神经疾患的康复:如脑卒中、脑外伤和脑手术后引发的偏瘫、语言及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多发性硬化,小儿脑瘫等。

(4)其它:各种妇科炎症、精神疾患、视觉、听觉和平衡觉的康复问题等。

(5)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臭氧大自血治疗以及其他内、妇、儿、外、骨科疾病的治疗。

(6)亚健康如疲劳综合征的臭氧大自血治疗。

专家团队

我科医护人员始终将“仁心仁术、力求至善”作为行医“核心价值观”。本着“细心、耐心、爱您、尊重您”的服务原则,为病人创造舒心和谐的就医环境。目前有工作人员37人,其中医师9人、康复治疗师12人,护理人员16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0人。

陈勇

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内江“十大名中医”

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学会会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全科与养生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冲击波专业委员会委员,内江市医学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内江市医学会物理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医24年,对颈肩腰腿痛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擅长运用推拿、针灸、针刀、温银针、神经阻滞术、椎间盘消融术等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此类疾病。自研的“加味四妙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新伤散”治疗急性、慢性急发性软组织损伤,自创推拿手法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且在全县推广。年参与“重压粘连松解术结合温银针微创疗法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研究”的科研项目工作,先后有11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或学术会交流。师带徒2名,每年带教进修实习生10余名,院内授课15-20学时、院外授课10-12学时。

陈慧娟

副主任中医师

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曾于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擅长针灸、中药并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等急慢性痛症;中风后遗症、面瘫、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疾病;“三九贴、三伏贴”调理身体亚健康状态。

王欢

副主任中医师

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曾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擅长采用针灸、神经阻滞、埋线、穴位注射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减肥减脂、腰肌劳损、肩周炎、网球肘、失眠、面瘫、面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类风湿关节炎、各种扭伤等疾病。

刘四川

主治中医师

年毕业于山西中医药大学,曾在全国第十疼痛临床医院疼痛科进修学习、医院疼痛科进修学习,擅长运用椎间盘微创介入术、神经阻滞、小针刀、银质针等诊疗技术,诊治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

李强

主治中西结合医师

参加年四川省紧缺人才(康复医师)培训,医院、医院、上海体育学院进修学习,擅长采用推拿及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网球肘、面瘫、面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头痛、类风湿关节炎、各种扭伤。

刘凤

中医师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参加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擅长采用中医技术及现代康复技术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网球肘、面瘫、面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所致的各类功能障碍;运用肌电图、动态平衡训练等开展神经肌肉、康复评定。

刘麒麟

中医师

执业经历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参加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擅长采用小针刀及现代康复技术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疼痛、腱鞘炎、筋膜炎、各种急慢性肌肉疼痛、中风后遗症(脑出血、脑梗塞)所致的各类功能障碍。

帮瘫朋站起健行助痛友痛消身轻服务口号:康复一人幸福一家服务宗旨:耐心、细心、爱您、尊敬您服务理念:医疗不仅仅是救命!让我们医患共同梦想成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