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昨天,医院骨外科医生办公室,来自西藏的卓玛(化名)一家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31岁的卓玛为在场的每一位医务人员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原来,卓玛因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医院骨外科成功接受手术,今天即可出院。
机缘巧合朋友圈内发现“曙光”
在走廊上,记者见到了这位正借助着助行器在走廊上进行术后早期康复的卓玛。卓玛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患有髋关节脱位,走起路来一脚深、一脚浅,随着年岁的增长,还出现了脱位引起的髋部疼痛、脊柱侧弯等问题。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髋部疾病一直困扰着卓玛。
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卓玛的妹妹在朋友圈内医院正在援藏的医疗队队员、妇产科副主医院骨外科利用3D打印技术解决骨外科复杂疾病、完成一系列超高难度手术的成功经验,告诉家人后,卓玛顿时萌生医院骨外科治疗的想法。
经过吴樱的反复沟通、联系,1月之后,卓玛和小姨、妹妹打着“飞的”,医院。
考虑到藏族同胞的生活习惯不同,医院安排了曾参与援藏的医生廖海英接机,并张罗卓玛一家的生活起居。
湖南首例运用两项“黑科技”精准治疗
“初次见到卓玛,一侧髋关节的脱位让她走起路来明显异于常人。”医院骨外科学科主任雷青和骨科二十三病室主任陈松共同回忆道,“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我们反复讨论、优化完善手术方案,最终决定采用国内最前沿技术——3D打印技术+导航技术,为患者实现精准医疗。”
6月15日,雷青、陈松带领关节外科团队顺利完成了右股骨粗隆下水平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借助3D打印技术和导航技术实现了手术治疗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成功达到术前的预期目标。
雷青介绍,成年人的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源于儿童时期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未得到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它是极具挑战性的疾病,针对其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医生所能进行的技术操作中要求最高的手术之一,包括了髋关节解剖中心的重建和股骨短缩截骨。术中需要面对髋关节周围挛缩软组织松解、髋关节假体放置位置、软组织张力调整、股骨截骨位置选择、预防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麻痹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环环相扣,只有面面俱到才能相得益彰,获得最佳的效果。
据悉,将3D打印技术+术中导航技术同时运用到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中,在湖南省尚属首例。
7月1日,是卓玛顺利出院的日子。在出院前一天,卓玛和家人为了感激雷青带领的骨外科团队在住院治疗、生活起居等方面给予的细心照顾,将从西藏带来的哈达献给科室的医护人员,祝愿大家“扎西德勒”。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通讯员周伟力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