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顽固的坐骨神经痛。
记得我们当初学医的时候,老师就讲,说你们将来出去了,一定要对一些常见病,掌握一些成熟可靠的疗法,对病情,得有自己的认识。这样,开方子,才能有章可循。
比如说吧,坐骨神经痛。
长期以来,无数中医人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重视活血化瘀这一方法。
在看似疑难、束手无策的时候,用这个活血化瘀之法应对,往往起到一些良效。
我给你讲一张,我们从前听说过的验案。
有一个人,男的,46岁,本职是一个工人。
他从4年前开始,就发现左侧臀部、左侧大腿后侧,以及小腿后外侧疼痛。病情间断发作,时轻时重。
最近这段时间,他的活动受限明显,而且疼痛加剧。
一开始,他还能忍。忍不了了,就接受按摩针灸和牵引。止疼片,大把吃。结果,效果不好。
最近这半个月,他的疼痛发展得十分严重,以至于完全卧床不起了。只要一动弹,就疼得不行。
后来,家人没办法,将他抬出去,请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脉象弦细,苔白腻,舌暗。拍片显示,第3到5腰椎骨质增生。
怎么办好呢?当时医家用了一张方子——
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生地*,桔梗,柴胡,川芎,牛膝,*芪,杜仲,乌梢蛇,延胡索,白芍,香附。
水煎服,每日一剂。晚上睡觉,务必睡硬板床。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以后,疼痛感明显减轻。这时候,效不更方,继续投用。10剂以后,症状基本缓解,患者可以下地走路了。
后来,原方去掉柴胡,继续投6剂,随访三年,病情没有复发过。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年的《河南中医》上。
现在,我来说说这里的道理。
其实,你看这个患者,脉象弦细,舌苔白腻,舌暗,这看上去,似乎没有太明显的蛛丝马迹。你说有淤血了?看不出来。你说有寒邪了?人家也不算遇寒加重。你说是湿热困重了,更谈不上。你说肝肾不足了?好像也不明显。
这时候怎么办?就是我开篇提到的,医家必须得形成自己的认知,对疾病有自己的理解。这才能给自己提供治疗的思路。
这个思路是什么呢?体现在方药里,你能看到,就是以活血化瘀为主。
方中,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生地、牛膝、白芍、川芎,用于活血化瘀。桔梗香附和柴胡,用于梳理气机。*芪,用于补气,气帅血行。杜仲,是滋补肝肾之品,配合牛膝,强腰膝,缓解疼痛。延胡索,行气止痛。乌梢蛇,祛风通络。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总之,你会发现,这里虽然集中了滋补肝肾、理气止痛等办法,但最主要的,还是活血化瘀。它的方向,还是很明确的。
在这里,我希望读者朋友,能把这张验方记下去。我觉得,它是针对顽固坐骨神经痛的好经验。非专业读者,应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这里的要点,我觉得,就在于“久痛”二字。也就是说,患病时间长了,才容易久痛入络,形成淤血作痛,顽固不愈。我想,这也是验案里的医家,选择血府逐瘀汤加减的原因。
总而言之,你会发现,中医治病,是有章可循的。为啥说,有些老中医,一辈子就靠那么几张方子治病啊?因为他把一些疾病看透了,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和路子。也就是说,人家有章可循了。既然有章可循,人家当然化繁为简。这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