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怎样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楼下有家庭医生,看病更贴心北京日报客户
TUhjnbcbe - 2025/1/1 20:31:00
在新的卫生健康框架下,北京市为群众为百姓提供更加良好的卫生服务和健康服务。北京市民更真切感受到了“病有所医”,其中,家庭医生的签约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市民可以得到更精准的服务。88岁的会城门社区居民张祖望,前一阵不小心摔了一跤,“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我们马医生打电话。”自从签约了家庭医生,他就享受到了足不出户的贴心医疗服务,“不出小区,就把大部分医疗需求解决了。”慢病有人管三甲能预约虽然年近九十,但张祖望行动便利、思路清晰,他清楚地记得那一跤发生在年12月8日。本想出门购物的他,在一个台阶处不小心摔倒,磕了一下头。“有了家医,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医疗的便利。医院排队,只需要几分钟,家医就帮我们约好了检查,到时间直接去就行。”摔倒后,张祖望第一时间联系了签约的家医马晓倩医生。回家后,张祖望到家医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做了常规检查,医院医院的核磁共振等深度检查。“服务站就在小区里面,下楼走几步就到了,很方便”。右一:张祖望;右二:徐月娟:右三:马晓倩——聊起家常一个小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会城门社区住着很多像张祖望这样的老人。“我们社区的家医团队对整个社区多人负责。”最终的检查结果皆大欢喜,没有异常,但考虑到长途奔波、气温变化、医疗不便,张祖望原本的出行计划被家医建议取消了。这不是张祖望第一次在出门前咨询家医建议。从签约家医后,他已经习惯每次出远门前都去看看家医。去年,他和老伴儿都毫不犹豫地续签了新一年的家医合同。65岁以上且有慢性病,张祖望老夫妻俩都属于家医团队服务的重点人群。记者到访的这一天,张祖望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来给他椎管狭窄做理疗,老伴儿徐月娟来治疗她的坐骨神经痛。“我们俩不说天天来吧,大概平均每两天来一次是有的,早就把家医当成自己的亲人了。”徐月娟说,两个女儿都在上海,离得最近的就是小区里的邻居和家医了。相比签约前,现在有了专业的医生惦念着自己的健康,感觉很好。爱说爱笑的徐月娟还给每个熟悉的家医起了亲切的爱称:“这个是牛牛,那个是芳芳,她啊,我叫她宁宁。”每次做完治疗,老两口都不着急走,会在服务站里再聊会天。张祖望说:“有年纪小的医生护士,都叫我爷爷,太亲切了。有事没事,我们都愿意来这儿坐坐。”户居民户户都牵挂“叔叔阿姨的感情特别好,我们都很羡慕他们。每年夏天,叔叔都带阿姨去东北避暑。冬天,又带阿姨去海南避寒。”马晓倩说,与居民之间的熟悉是情义也是责任,对家医团队服务重点人群的熟悉,有助于监控他们的健康状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会城门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于年。医院直接负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这里的医师质量相当突出。除了两名常备医生,还经常有医院的专家到此来巡诊。年,马晓倩从医院干疗科调到会城门社区,成为家医团队负责人。从那时起,她就多了多份牵挂。医院不同,家医和居民之间的联系更长期、更紧密。家医签约有12项基本服务内容,包括:全科预约诊疗、预约转诊、用药指导、康复管理等。而家医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则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患者,65岁以上老人,孕产妇等人群。年,随着家医服务不断深入,马晓倩与居民们的关系愈发亲密,她和同事们已经能准确了解每个重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您看,您是不是刚才说话时候有点儿激动了,高压比平时稍微有点儿高。”给徐月娟量血压的时候,马晓倩对些许的波动,都能迅速察觉。这种长期的监控,有助于对老年人慢性病的控制。马晓倩自己感觉,现在会城门社区内,90岁左右又行动自如的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而且老人们都喜欢把社区卫生服务站当成一个落脚点,拿药、检查、打针、理疗,成了社交的一部分。马晓倩给徐月娟测心电图“客观条件,让我们家医不可能经常上门服务。但老人们说,服务站成了他们下楼的理由,没事过来溜达溜达,挺好。”马晓倩说,家医是全科医生,提供的是整体健康服务,所以,聊天也可以被看做是家医工作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失眠、焦虑多发,而聊天可以让他们身心放松。像有的高血压症状,其实与失眠关系密切,如果能心情舒畅、睡眠充足,对缓解症状很有好处。”马晓倩给徐月娟测血压聊得越多、了解越多,马晓倩已经能跟新来的同事,“透露”张祖望和徐月娟的爱情故事,“您没想到吧,徐阿姨以前可是北大校花。”每每当着老两口的面聊起这段,诊室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所盼家庭医生不只开方这么简单医院社区医疗中心主任、全科医学科主任张晶,是会城门社区卫生服务站第一任负责人。对家医服务,她提出了自己的期望。“我们家医签约,从来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负责他的家庭,甚至整个社区。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不是只
1
查看完整版本: 楼下有家庭医生,看病更贴心北京日报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