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腕关节疼痛的主穴、解结与放血
一、颈椎病的主穴、解结与放血
讲到颈椎病,我觉得有几种情况:
一种是椎动脉型的颈椎病,主要症状有头晕头胀头痛等,这个你放在头痛里面就会用了,可以按照头痛的方法去治它。
比如我们昨天做的一个头痛病例,诊断是寰枢关节半脱位。如果你会整脊是最好,但是我们不用整脊依然可以治好。这就很启发我们:说明我们对很多疾病的认识存在误区,就像你的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科医生检查了一下有骨刺,他就告诉你就是这个骨刺引起来的,医生没有在骗你,是学科骗了他,这是学科的误区而已,任何学科都有误区的。
所以椎动脉引起的颈椎病,提前做一些检查,做一下脑部的CT,看看有没有占位性的病变,如果没有,你就按照我讲的办法,看头晕头痛在哪里,很容易治疗。
关于头痛的治疗,西医分得非常细致,针灸治疗只要不是肿瘤引起的,按照这个套路去做,依然非常有效。
还有一种是神经根型的颈椎病,表现是上肢的麻木疼痛,神经根型的颈椎病疼痛比较严重,夜间比较严重,活动受影响,这个时候我一般首选放血。
放血部位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上肢放血,一个是下肢放血。
上肢放血的要点,你观察他放射性疼痛的地方在哪条经上,在疼痛那个范围中去找瘀络放血,这是第一个方法,肯定能找到。
如果找不到,就在同侧的下肢,小腿的外侧也能找到相应的瘀络。有些人疼痛的部位上肢是掌面那一侧的话,下肢放血要在小腿内侧。
有些人经过这样的处理以后疼痛和麻木一下子减轻了,而且面积也小多了,就剩下一点点麻了,这个时候选择微络刺血,根据他那个手指头麻,就在麻的那个指头找微络放血,这个时候就剩一点点麻,就微络刺血,这个收尾工作就做的很好了。
扎针的话,上肢疼痛我们可以扎侧三里,侧下三里和肾关。根据他上肢麻木疼痛的位置,如是在阳侧,就扎侧三里,侧下三里。阴侧的话就扎肾关。
还有一个是解结的方法,调气、调血、调经筋,最简单的套路。
神经根结的颈椎病其实不难搞,你还是根据疼痛所在的部位去摸筋结去扎,到最后可以找到颈椎的根部,有时候你扎进去会产生一个放射性的针感传到上肢,这是按照解筋结的方法,树藤摸瓜,往上走,经过肩到颈椎。
颈椎病引起的肩关节痛,有时候很容易误诊成肩周炎,他不是肩周炎,是颈椎病引起的,这个疼痛有个特点,就是是你不动他也痛,放那里都疼。
肩周炎是活动痛,颈椎病引起的这个是不动也痛。
这是最常见的两种颈椎病。
二、腕关节疼痛的主穴、解结与放血
腕关节疼痛,一般来讲,腕关节外部的疼痛,一般主穴取健侧的侧三里、侧下三里,你去按压一下找最明显的痛点去扎针,扎完以后动气针法活动活动就好了。
如果没有完全好利索,根据痛点所在的位置,找前臂上去找有筋结的地方去解结,这些都很好治疗。
如果有瘀血存在怎么办?就在痛点所在的经络范围里面找瘀络放血,很简单。
有些是腕关节内侧痛,有的是腕管综合征的,这是最顽固的。
腕管综合征的病人,我一般取健侧的三阴交和交信穴附近,在对侧的内踝关节附近扎一针,如果能够产生一个明显的麻的针感最好,用麻的这个针感来对抗这个麻木的症状。
然后筋结怎么解呢?在前臂往上去找,然后解结。
放血的话在哪里呢?可以在背俞穴,三四五胸椎棘突旁边刺血拔罐,这是一种放血办法。
还有一种办法是什么呢?还可以在前臂上,在肘关节这里找瘀络放血。
如果这里都没有瘀络放血的话怎么办?在中指末端的指间横纹附近找瘀络放血。
你看,调气、调血、调经筋,如果体质没有明显的偏寒偏热,可以不用考虑整体的调整。是不是很简单,有一些很顽固的腕管综合征,不需要手术,针灸可以治好,如果针灸方法到位,两三次就有效果。
万能的小节穴小节穴:大指末节赤白鱼际处——握拳取穴,针向重仙方向。治疗腕肘痛、颈、肩、背、腰、腿、踝关节、坐骨神经痛、胸痛、胃痛、慢性腹泻。
小节穴是董氏奇穴的一个穴位,接近于手太阴肺经的鱼际穴,在鱼际穴的前方,其位置在第一掌指关节掌骨旁,靠近拇指第一指节,赤白肉际处。具体取穴方法为:取穴时,其他四指轻轻握住内屈的大拇指,掌面斜向上,此时第一掌骨外上髁与拇指第一节外下髁交界处有一凹陷就是小结穴。进针时把大鱼际看做是一个鸡蛋,从小结穴向着“蛋*”处进针。
治验应用:
1、可治各种腰腿痛,尤其是腰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椎管狭窄。配腕顺一、二穴。针健侧,10分左右,令其活动患处。
2、治疗急性腰痛或扭伤配二角名穴
3、治疗下肢痛配心膝穴(蜻蜓点水法)
4、治疗气结
5、治疗痛风:小节穴加制污穴、木火穴或李扬四针(人中、后溪、束骨、复溜)
6、单用小节穴治疗腕踝扭伤
本穴治疗脚踝疼痛及扭伤,首先系基于对应关系。其次内踝与脾关系密切(脾经上内踝前廉),外踝与膀胱经关系密切(膀胱经出外踝之后),本穴在肺经上,透过手足太阴相通,及肺与膀胱通,故治内外踝痛甚效。治疗肺及膀胱经的颈、肩、胸、腰、背、坐骨神经痛皆有效。与脾相通又与土水穴(在拇指第一掌侧外侧下陷处后一寸为土水三穴。能理脾胃,调理中焦)有相合之处,故能治便溏。又与重仙(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能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重子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能治背痛、肺炎、感冒、咳嗽、气喘)有相合之处,故亦能治咳嗽、气喘、肘、腕、手掌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