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17岁就帮人看病,很多经典背得滚瓜乱熟,患者称他是真正的明医。对自己几十年的经验、验方、秘方毫不保留,全部献出。看病不分贫贱,一视同仁。大医精诚,德艺双馨,不开大方,不开贵药,疗效有口皆碑。繁忙之余,每月还挤出两天时间在弥勒古寺进行义诊。
吴拱成说是中医救了他,没有中医,就没有今天的他。他人很开明,一点不保守,把上百条经验一股脑全说出来了。
他15岁正式学中医,看到《伤寒论》:“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这句话之后,觉得从医这门学问很好,一定要把岐*学到手。
他一边耕作,一边背诵《伤寒》、《温病》、《内经》、《医学三字经》中的条文,直至脱口而出,滚瓜烂熟。《医学三字经》,他只看了三遍,就能背出来。
吴先生说,年轻时背经典,不仅背得好,而且记忆会深刻,终生不忘。
年出版的雷少逸《时病论》,当时才三角钱。要买这本书,当时很不容易,还是复印版。因为书极少而珍贵。吴先生拿到手中,不是阅读,而是下力气去背。真读书,功夫要放在背书上。古今大儒,诗书满腹,出口成章,无一不是把背诵经典作为治学的根基。
吴先生对背书的解释是,书在你手里还不一定是你的,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就永远是自己的。
他没有读初中,背的书比许多大学教授还多。有人说,连初中都没有上,怎么能够记熟这么多古文,连医学院校一堂课也没有上,怎么能拿到医师证药师证?
他的恩师建议他不要考内科,考一个专科。他说:“只要有个机会,我一定考过,而且要以高分数好成绩考过,要名列前茅。”结果医师考试成绩在前三名内,药师考了第一名。
年考上了助理医师,年考出职业医师,年考上职业中药师。
现在书多了,可背在脑瓜子里的东西却少了,反而不如以前。
现在的孩子很难有以前那种惜书爱书背书的精神,大多数孩子认为爱书只是多买书,多藏书,多阅读书,却不知道最大的爱书就是背经典,背警句名篇。
22岁那年,在生产队时,中午在田里吃饭。有一位老高中生,他不认可吴先生的知识,认为他只读小学没读高中,便要考考他,说,小吴,你学中医,开方给人家治病,效果很好,但今天不是考你治病,要问你一个问题。我们这里常说的湿,你怎么理解怎么治?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答不出来,或者答不全面。
当时吴先生正好在读雷少逸的《时病论》,里面有一篇非常经典的论治湿之法,他觉得很好,就把它背下来了。
吴老先生一鼓作气,把这段文字背了出来:“前人倪松亭云∶治湿之道非一,当细察而药之。如湿气在于皮肤者,宜用麻、桂、二术之属,以表其汗,譬如阴晦非雨不晴也。亦有用羌、防、白芷之风药以胜湿者,譬如清风荐爽,湿气自消也。水湿积于肠胃,肚腹肿胀者,宜用遂、戟、芫、牵之属以攻其下,譬如水满沟渠,非导之不去也。寒湿在于肌肉筋骨之间,拘挛作痛,或麻痹不仁者,宜用姜、附、丁、桂之属以温其经,譬如太阳中天,则湿自干也。湿气在于脏腑之内,肌肤之外,微而不甚者,宜用术、苍、朴、夏之属以健脾燥湿,譬如些微之湿,以灰土糁之,则湿自燥也。湿气在于小肠膀胱,或肿或渴,或小水不通,宜用二苓、车、泻之属以渗利之,譬如水溢沟浍,非疏通其窦不达也。学人能于斯理玩熟,则治湿之法,必中鹄矣。”此论可为治湿之提纲,医者勿忽。老先生接着说,当他把这段从头到尾背下来时,这位老高中生先是发愣,然后不停地给予鼓掌。
他觉得要当一个好中医,临床要硬,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中医著作中的经典,如果不背下来,一旦进入临床,就会漫无目的,无从下手。
《汤头歌诀三百首》,每个汤方都是重点,每一首都价值千金。只要烂熟于心,面对病症,信手拈来,才能一箭中的。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古汤方难治现在的病,说明他连古汤方可能都背不了几首,不要说病诊断不准确,即使看准了病症,该用什么方子,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
中医经典著作或者重要章节不背熟,想拜师学艺,哪个老先生喜欢你?现在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很多到药店去卖药,医院当医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医基础没有根底,浅薄得很。一个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能把《伤寒论》原文熟练背上来的有多少?能把《汤头歌诀首》背上来的有几个?这些基本的知识都不能入脑,遑论吃透《内经》《金匮要略》,这就是中医衰落的症结所在。
吴先生读《伤寒论》,不放过每一个字。他在临床上可以直接绕过四诊八纲,有是证用是药,一个病症过来,立马有灵感,条文方药一出,就有疗效。对号入座后,一用上,百分百很快。
17岁他就开始帮人看病开处方。
呕吐眩晕
一农村老人,老是呕出清清白白的痰涎,胸中满闷,吃不下东西,还时常眩晕。
仅凭这几个症状,他脑子里很快跳出熟背的《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条文:“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本身小半夏汤(半夏、生姜二药)就是治痰饮呕吐,乃止呕方之祖方,加茯苓能去痰水,导水下行。
处方:半夏15克,生姜5片,茯苓30克。并交代老人煮开后,一点一点地喝,痰要靠药力一点一点地化。谁知三包吃完后,痰就消了。
小试牛刀,那种成就感令我对经方有这无比浓厚的兴趣。
低热缠绵,小柴胡迎症而解
18岁第一次出诊,到渔湖镇,看的是一个反复发烧一个月的妇人,50岁,腋下38度,低热缠绵不退,食欲不振。其间有输液打针,中西医都用,可就是反反复复。
一看,脉弦口苦,往来寒热,这不是小柴胡汤证吗?
当时初学中医,根本不晓得久热不退要查血和其他辅助科室检查,只想到《伤寒论》说,少阳证,不必悉具,就可处方。《伤寒论》上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伤寒论》讲,伤寒中风,有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我看符合小柴胡证,就开小柴胡汤加葛根、花粉、银花、连翘。柴胡15克是解表,10克疏肝,5克升阳。结果病人一副烧退,三副就好。
五体投地治鼻炎
一问到鼻炎问题,吴老就来精神了,说,门诊鼻炎多,脾胃病多。如果用药品难以彻底治好,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很有效果。
我自己年的鼻炎,自从用了这方法后,到现在七八年了,都不复发。现在,即使你没鼻炎,周围亲朋好友,一定会有鼻炎。现在没鼻炎,难保将来没鼻炎。
这个招法叫五体投地,练的时候腿脚都能收缩,抱团,如同佛门大拜,一个下来,呼吸就畅快了。我每天做30到50个,做完后一整天精神。
我的病号很多,医院时,如果鼻炎,人就没什么精神,通过这样调节,我开处方,就能一气呵成。
这动作明显可以增强肺活量。不仅练肺,也练心肝脾肾脏,还练筋骨血脉。一个动作下来,没有地方不牵动到。
玉女煎疗温病热入血室
吴老每天很少用没有汤头的处方,以前的处方是古人百炼千锤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小柴胡汤能治伤寒妇人热入血室。可是,温病热入血室怎么治?一40多岁妇人,逢大暑季节,连续发热5天都没退,口干心烦,舌头红,脉跳得很快,耳朵都嗡嗡作响。一问,正好月经来临。
他一下子想到《温病条辨歌诀选要》:“妇人病温经适至,热入血室邪陷里。玉女煎中加竹叶,神昏痉厥可用此。”
这汤方歌诀,在老先生嘴中背出来,居然有唐诗宋词韵味。
结果第一副吃完就基本好了,三剂痊愈。
甘麦大枣合生脉饮治脏躁(癔病,精神分裂症)
26岁的江西女子,生完孩子不到一个月,突然神经恍惚,老是哭,不能自主,还老打哈欠,短气自汗,每天发作十多次,家里人忧心如焚。
有人说是神经病,有人说是*上身,西医则说这是癔病。
《金匮要略》条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