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内经讲:“凡腰腿之痛,骶髂骨错缝所致”,意思就是说,腰椎间盘突出凡是有腰腿疼痛的原因,都是由于骶髂的问题。
一、腰椎间盘突出实质是骶髂和髋关节失稳所致
髋关节和骶髂关节可以说是全身最大且最稳定的关节。它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关节,是躯干和下肢产生运动功能的基础性结构。也是全身负荷体重最多,受力最重的关节。因此,髋关节可作为躯干和下肢动作的旋转轴的中心点,一直扮演着主导运动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各项运动中髋关节需要承受巨大应力作用,大多数动作都需要近端股骨和骨盆周围的肌肉发力来完成。髋关节由于工作能力较强,所以身兼多职。不仅要承受上半身的重力,又要时刻主导下肢运动,更要分散下肢传递回来的地面反作用力。
但髋关节活动度有限,很多运动需要腰椎的参与完成,它需要通过增强稳定性来弥补关节活动范围小这一弱点。因此它既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控制,又要有充分的关节灵活性。
当髋关节出现灵活性差、无力、稳定性下降或疼痛的情况都会导致人体平衡被破坏,这时就会发生关节病变,限制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也可能出现肌肉无力和代偿。部分肌肉和韧带也可能长期处于被动缩短的情况,影响腰椎整体的稳定性。
由此可见,骶髂、髋关节、脊柱,三者实际上是互相牵连,相互影响的。骶髂关节和髋关节不稳,脊柱自然也就会失去平衡。由此可见骶髂和髋关节的重要性。
二、哪些情况会导致骶髂和髋关节失稳?
1、长期久坐:
当坐立位时,髋关节完全屈曲(骨盆前倾)的状态,会使得韧带长期处于松弛状态,特别是骶髂韧带。长久坐立,必然会导致髂股韧带失去韧性,导致骶髂失稳。
2、长期站立:
站立时,躯干的重力线落在髋关节的轴正前方;也这就是骨盆相对前倾的时刻。此时,髋关节的稳定性是由腹肌和伸髋肌(臀大肌、腘绳肌群)提供。长此以往,这种情况造成身体肌肉(腘绳肌)的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也可能会使髋关节无法适当的分散上下肢传递的力,而造成髋关节和其他关节的损伤。
3、扭伤挫伤等劳损:
当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等,这时候身体会失去平衡,重心突然转移,身体来不及适应而导致骶髂关节错位。
4、风寒、产后:
三、骶髂和髋关节平衡被破坏
以下三种情况下会导致骶髂和髋关节平衡被破坏:
1、骨盘前倾
骨盘前倾就是臀部过于后凸小腹前凸。这种情况会加速劳损,产生腰椎退行性病变。
2、骨盘左右倾
也称之为骨盆上下型,即骨盆上下不一样高。观察其姿势,会发现左右骨盆(髂嵴)高度不同,因此可称为左右差异体型。这时候就会造成脊柱的侧弯。
(1)、骨盘左倾(即腰椎右侧弯):后看腰椎偏离中线向右侧弯,前看骨盘左倾。
特点:闭眼走路时容易偏向右侧,走路第一步惯用右脚。右脚稍长右肩比左肩高。(部分患者也不显示高低肩和长短腿)
(2)、骨盘右倾(即腰椎左侧弯):后看腰椎偏离中线向左侧弯,前看骨盘右倾。
特点:闭眼走路时容易偏向左侧,走路第一步惯用左脚。左脚稍长,左肩比右肩高。(部分患者也不显示高低肩和长短腿)
3、骨盘(髋关节)旋转
会导致人的膝关节变形,进而形成X型腿、O型腿。
四、失衡后的具体症状表现
最常见的为腰骶部疼痛、腰臀腿痛麻、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
五、十步法对恢复骶髂和髋关节的作用
十步法的动作中,绝大多数的动作是躺、卧、爬、跪、侧等方式来完成的,很少有站立动作。因为腿疼患者不适宜站立锻炼。而且在站立状态下锻炼,人体的垂直重力会对受损的椎间盘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所以,十步法不主张站立下去锻炼。
同时,十步法的动作,有七个都与骶髂和髋关节有关,目的是通过调整这两个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来促进腰椎复位的: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教材1:爬行类疗法》:这个动作的腿是用来尽量往后蹬的,而手是用来尽量往前攀的,这样才会把腰部的髋关节,即腰胯位置拉伸开。就等于自然牵引一样。同时通过转头带动髋关节的旋钮复位。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教材2:腰椎稳定法》:这里面有一个后板腿的动作,就是以髋关节为力点,抵住髋关节进行后板腿的动作。也是对髋关节的复位动作;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教材4:腰椎复位法》:这里面有一个旋转复位的动作,这个动作的关键是用腰带绑紧两个膝盖,通过压腿转腰来调节髋关节和周围的肌肉群。其他的复位动作也是通过上下、左右来调节髋关节及周围的肌肉群。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教材5:腰肌强化法》:通过锻炼髋关节两侧的肌肉来稳定髋关节。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教材6:筋缩调理法》:拉筋动作仍然是通过拉筋来加强骶髂和髋关节周围的筋腱、韧带的柔韧性。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教材7:骨盘修正法》:骶髂和髋关节是骨盘的一部分,调整骨盘当然就是调整骶髂和髋关节。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教材10:综合调理法》:这个动作可以说是对骶髂和髋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的最大锻炼。所以,这个动作对康复腰突症也是最快的。
*帝内经讲:“凡腰腿之痛,骶髂骨错缝所致”。这虽是中医里面轻描淡写的一句,但却道出了这个病症的关键点所在。
今天的原创内容就分享到这。本